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教案中心 >> 五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《将相和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

《将相和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5日  字体:

  

《将相和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

张永祥

第二课时
  教学目标
  1.学习第二、三个故事,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,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。
  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  3.根据人物言行,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
     教学重难点
     1、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。主要通过默读分析、讨论、交流解决。
  2、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。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、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

础上,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,突破难点。

       教学过程
  1.复习检查。
  (1)“将”、“相”分别指谁?“和”是什么意思?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?是由哪几个

小故事组成的?
  (2)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  (3)根据第一个故事,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  2.教师点拨,突破重、难点。
    过渡:蔺相如完璧归赵后,被赵王封为上大夫,那么,在渑池之会上,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

大功,被封为上卿的呢?这节课,我们继续学习第二、三个小故事。
  (1)学习第二个小故事。
    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。
     自学提纲:
  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,理清层次,找出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    (讨论、交流、整理:
   起因:秦王想侮辱赵王,要赵王鼓瑟,并且叫人记录下来。
   经过: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,维护了赵国尊严。
   结果:秦王没占到便宜,只好放赵王回国,相如再立大功,被封为上卿。)
  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,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    a.画出人物言行。
     (语言:“请您为赵王击缶。”;“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。您不答应,我就跟您拼了

!”
      行动:他走到秦王面前,逼秦王为赵王击缶,叫人记录下来。)
    b.思考: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?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?秦王击缶后,为什么“不敢

拿赵王怎么样”?
     (讨论、交流、点拨:
    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,并且让人记录下来,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,贬低了赵国

的地位,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,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,逼秦王为赵王击缶。表现

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、不畏强暴、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。)
     (秦王击缶后,不敢拿赵王怎么样,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

准备,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。)
  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,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。
   小结过渡:在渑池会上,蔺相如不畏强暴、机智勇敢、置个人生死于不顾,以其人之道还治

其人之身,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蔺相如维护了赵国、赵王的尊严,被赵王封为上卿,是

当之无愧的。可廉颇却很不服气,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,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,于是

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,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?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。
  (2)学习第三个小故事。
   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,找出故事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   ②画出人物的言行,分析人物性格特点。
    (讨论、交流、点拨:
   ①起因:廉颇不服,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,将相之间产生矛盾。
    经过:蔺相如处处回避、忍辱退让。
    结果:廉颇负荆请罪,将相和好。)
   ②分析蔺相如的语言、行动:
   (语言:“秦王我都不怕,会怕将军吗?……我所以避着廉将军,为的是我们赵国呀!”表

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、顾大局、识大体的高尚品质。
    行动:“请病假不上朝,免得跟廉颇见面;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,赶紧叫车夫把

车往回赶。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,顾大局、识大体的高尚品质。)
   ③再读蔺相如的语言,深化理解、挖掘。打出幻灯片,阅读思考:
    秦王我都不怕,会怕廉将军吗?大家知道,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,就因为武有廉颇,文

有蔺相如。如果我们闹不和,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,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。我所以避着廉将军,

为的是我们赵国啊!”
  a.蔺相如这样说,是不是自我吹嘘?为什么?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?
   (不是自我吹嘘,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,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。)
  b.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?
   (包括两层意思。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,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。另一层

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:将相和,国家则安;将相不和,国家则危。表现了

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、顾大局、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。)
  c.“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,就因为武有廉颇、文有蔺相如。”这句话说得对吗?文中什么地

方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?
   (说得对。从渑池会见之后,秦王不敢攻打赵国,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

的准备,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。)
 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,体会人物的特点。
   分析廉颇的语言、行动:
   ①画出人物的语言、行动的句子,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。
    (语言:“我廉颇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,立下许多大功。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,就靠一张

嘴,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。我碰见他,得给他个下不了台!”
   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、性格直率的特点。)
    (行动:脱下战袍,背上荆条,到蔺相如门上请罪。
   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、勇于认错、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。)
   ②出示幻灯片,观察第二幅插图,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,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。(学生

可以展开合理想象、各抒己见,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。)
  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?
    讨论、交流、点拨:
    (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,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,并非胆怯,而是以国家利益

为重,而自己却居功自傲,一心只为自己着想,真不应该,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,这说明廉颇也

能以国家利益为重,勇于改过。)
  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、行动,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  (三)总结、扩展
  1.通过学习,你了解到蔺相如、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?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?你更喜欢谁?

为什么?
   (蔺相如有不畏强暴、机智勇敢,以国家利益为重,顾大局、识大体,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

品质。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,勇于认错,知错就改。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。喜欢谁可根

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。)
  2.思考: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?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(详细说出因果联系;爱国

是和好的根本原因。)
  (四)作业   
 
 
阅读全文 | 回复(6) | 引用通告 | 鲜花() | 编辑

上一篇:质疑—创新思维培养的起点
下一篇:我 伤 了 他 的 自 尊
 No.1 讨论:《将相和》教学设计 
周金红(游客)发表评论于2008-4-19 19:54:00
 
今天我听了张老师的<将相和>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,总体感觉有以下优点:
1:张老师教学设计不但符合本班学生实际而且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.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

能力为主.
2:本节课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后两个故事,做得比较好,突出了学生的自主

学习的地位,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.
3: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,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.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课文内容.
4:板书简明扼要,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.
本节课我有以下看法想和大家交流:
1:张老师设计虽好但在交流汇报时教师统的太死,总结的太细导致占用时间太长,使后面的内容讲解

匆忙.
2:表演课本剧,应该先在小组内进行,然后再指名上台表演,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就会更广,对人物的性

格特点及品质了解就会更加透彻.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wunianji_490_22312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